top of page
主页 博客 合辑 新闻热评 书籍 视频 有声书

美國大選將近,兩黨政客為掩蓋自身內政外交的失敗,異口同聲加強對華政策和對華認知作戰,但美智庫精英提出共存競合,避免戰爭陷阱。
儘管美國今年大選隨著總統拜登退選、民主黨「臨陣換將」副總統賀錦麗(或譯哈里斯)已踏入嶄新階段,但是兩黨精英對中國的敵意和認知則依然高度一致。一方面,拜登在說明退選原委的全國講話中,吹噓在任期內已完全遏制住中國趕超美國的勢頭;另一方面,被喻為共和黨及「特朗普主義」未來明星的副總統候選人萬斯則稱美國對烏克蘭沒有興趣,應該加快政經軍東移的速度,對付美國最主要的對手中國。
如果說華盛頓兩黨政治精英的對華表態充滿前後矛盾的非邏輯性,實際是為了選舉和選票的考量,那麼真正帶動美國對華認知作戰的主引擎,當屬不斷制定反華立法的參眾兩院和發布中國軍事威脅論和國家安全威脅論的五角大厦及情治機構。
衆議院議長約翰遜七月八日在保守派智庫克德遜研究發表首次有關國家安全和國會外交政策的演講,指出美國所領導的世界秩序面臨重大威脅,更稱中國對全球和平構成了「最大威脅」,因此美國國 會在本屆會期結束前致力於通過一攬子與中國相關的立法,包括制裁協助俄羅斯和伊朗的中國軍工企業、限制對華高科技投資、以及解決濫用美國貿易法規漏洞等問題,並承諾會保留跨黨派的「中共威脅專責委員會」,彌補該會前主席蓋拉格宣布退出政壇後造成的震盪。
針對約翰遜對華認知作戰的新提法,新任專責委員會主席穆拉納當晚發表聲明回應,稱幾項建議法案正在準備提上日程。《華爾街日報》翌日發表題為《約翰遜:自由世界的領袖》社論,高度讚揚約翰遜講話,並呼籲共和黨全代會為其拒絕對華綏靖主義的演講基調背書。
Related Posts
Comments
Share Your Thoughts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