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波音走向衰落星際客機失靈 兩名美國宇航員「流浪太空」

Aug 17, 2024

6 min read

0

3

0

波音「星際客機」在太空發生故障,兩名宇航員陷「流浪太空」危機,反映波音沉迷財技後步向衰落。本來波音從NASA拿到的資源多於SpaceX,但不尊重工程師文化,意外頻發,信用評級淪為垃圾。

波音公司六月發射搭乘兩名美國宇航員的「星際客機」(Starliner)本應是波音在商業載人航太發展的突破,誰知僅一週任務完成後,「星際飛船」在外太空發生故障,兩名宇航員隨時「流浪太空」,不但丟盡了美國NASA和波音的臉,若處理不當,更可能成為繼一九七一年蘇聯「聯盟十一號」意外之後,人類航太史中第二宗於卡門線(Karman line,海拔一百公里)之上的喪命意外。

本來中、俄都可幫忙避免這場潛在危機,但因美國與兩國交惡,且有條約限制太空交流,目前只能求救於波音競爭對手馬斯克的SpaceX公司,讓波音聲譽蒙羞。

曾是美國製造業的翹楚、也是全球航空製造業的天花板波音公司,不但近年來早已跌落神壇,最近公司信用評級更跌入「垃圾級」邊緣。今年春天期間,標普全球已將波音的債務前景從「中性」調為「負面」,目前其債券評級則為最低級別的「BBB-」,離「垃圾級」僅半步之遙。波音今年飛機交付量至今幾乎低於五百架,比二零一八年少了三百架,公司現金流持續枯竭,加上債券評級等級下降,讓貸款債務利息暴增。顯然,幾十年來都是投資界眼中「寵兒」的波音,正逐漸成為投資市場的「棄兒」。

在波音製飛機如日中天時,全球四成五以上的民航飛機出自波音,可謂天下旅行者,無人不識波音,但如今波音陷入「垃圾級」邊緣,體現了美國長年的頂級製造業公司也難以避免衰落之途,且重新復甦之路艱巨,更不用說要把早已外遷、相關技術工人也下崗多年的傳統製造業重新搬回美國。

道德文化敗壞惹禍

更直接了當地說,波音的衰弱,並非是新崛起的國家搶了它的大餅,而是美國企業文化、尤其是企業道德文化和匠人精神敗壞的必然結果。對此,一貫喜歡教訓世界各國企業的美國國會,至少在今年上半年針對波音的多場聽證會上,沒有為波音護短,而是疾言厲色地質疑波音公司文化和企業發展戰略的種種漏洞,讓波音的問題暴露在世人面前,也從側面說明,波音管理層的荒謬,超出了霸道國會議員的邏輯理解能力。

一個企業的「崩潰」,常常出現在不正常的發展巔峰。波音百年剛過,就出現了二零一八年和二零一九年獅子航空和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的兩次致命空難,三百四十六名乘客全部遇難。這兩架航空飛機都是737 MAX8,而這一款飛機是波音歷史上最為成功的一款商業航空噴氣機,二零一六年初首飛後就走紅,幾年後全球售賣一萬架以上,三百億人次乘坐過,主要使用的航空公司就有瑞安、美航、阿拉斯加航空、中國國航、聯合航空、獅子航空、埃塞俄比亞航空。兩次空難後,使用波音客機最多的中國首先停飛,而美國在全球四十二個國家都停飛之後才決定停飛該機型,可見美國為了商業利益將乘客安危置於腦後。期間,美國和全球航空監管部門都展開調查,至此波音一直遭人忽視的安全隱患問題露出水面。

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航空旅遊業進入寒冬,波音飛機的交付量劇?,給波音帶來了市場打擊,但也給了波音重整的機會。誰知,波音「逐利文化」和「金融主導」病入膏肓。在支付二十七億罰款後,737 MAX系列在二零二零年底復飛。疫情後的旅遊業回暖過程中,波音又再度事故頻發。一月初,阿拉斯加航空一架737 MAX9航機一個不使用的緊急艙門的門塞在飛離機場十分鐘後斷裂掉落,飛機緊急返航,事後調查揭露固定門塞的四個螺帽竟然沒有安裝上去。五月,塞內加爾航空一架B737-300包機在起飛前滑出軌道,而聯邦快遞的一架波音767貨機前起落架發生故障緊急降落。同月,科倫登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800飛機在土耳其一個小鎮降落時,其中一個輪胎竟然爆裂,機上所有人員被安全撤離。

社交媒體讓醜聞見光

集中出事故倒也可以理解,因為現在社交媒體發達,封也封不住。在「牆倒?人推」的潮流中,波音公司遭遇了放大鏡式的集中關注處理,安全隱患雪崩式爆發,這顯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沉?宿疾病入膏肓。但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對波音公司文化和安全隱患敲響警鐘的「吹哨人」連續離奇死亡,引發了更加「黑暗」的聯想,以至於陰謀論甚囂塵上。一位吹哨人是為波音工作三十多年的質量控制工程師巴尼特,被指為開槍自殺;第二位是波音供應商Sperit AeroSystems的前質量審核員迪安,被指為葡萄球菌感染發展成肺炎去世。而在國會聽證會上,這些吹哨人揭露波音公司對他們的打壓、威脅和排擠。在美國最為頂尖的航空製造業公司,竟然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陰暗角落」,難道這還不足以從一個側面窺測到美國製造業的問題所在嗎?

在股票市場逐利而迷失

波音公司可謂是美國製造業衰退的一個典型縮影。波音公司在國際航空業很長一段時間獨佔鰲頭,但是,法國空客的崛起讓波音在競爭中迷失方向。說來有趣,波音737窄體客機在一九六七年首飛,刺激空客在二十年後開發出空客A320系列。但空客在二零一四年首飛空客A320neo,使用更加大型且更有效率的新型發動機,讓乘客舒適度大幅提高。波音在此情況下,抄捷徑在兩年後開發出波音737 MAX系列,雖然銷售力壓空客,但因為MCAS系統缺陷以及波音質管體系的崩塌而產生的巨大安全隱患,為空難和各種問題打開綠燈。可見,像美國這樣本來擁有全球頂尖製造業公司的國家,在面對?大競爭對手時,要?使用國家霸權力量進行打壓(對日本、德國、中國無不如此),要?就動歪腦筋進行「彎道超車」,給自己埋下大坑,波音就是一例。即使在航天領域,波音幾乎同時和SpaceX一同跟NASA簽訂合同,發展航天火箭飛船,波音的合同金額當初遠超於SapceX,但由於波音已經喪失製造業的基本精神和原則引領,目前已經看出兩者之間的巨大差距,而波音好容易把兩位宇航員送上太空,如今卻需要仰賴SpaceX將「流浪」兩個多月的宇航員接回家,成為航天界笑話。

航空業評論界公認,一九九七年波音和麥道合併後,波音坐上了民用航空市場世界第一的寶座。但是,在當時波音掌門人康迪特的指示下,麥道總裁斯通西弗(Harry C. Stonecipher)成為改造波音工程師文化的關鍵人物,形成了錙銖必較的財務以及華爾街金融驅動文化,使波音變得反工會、輕規則、重外包,喜歡用重金回購股票推高股價,擴大分紅,而對研發和解決安全隱患的細節毫不在乎,甚至把波音總部從西雅圖遷至芝加哥。也就是說,波音的經營目標從「造最好的飛機」,變成了「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潤」,保質保量的工程師文化蕩然無存,這在康迪特二零零三年因醜聞引咎辭職後斯通西弗擔任新掌門的兩年中達到登峰造極地步,以至於外界譏諷稱麥道用波音的錢讓波音服膺於麥道的利益。在這次空難調查中出現問題最多的航空零件供應商Sperit AeroSystems原來是波音的部門,被剝離獨立後,為了滿足波音減少成本的要求,不顧安全壓價生產,罔顧工程質量警告,最終釀成大禍,而波音則省去了監管,也可以對質量不佳的產品責任「甩鍋」,已完全背離了製造業基本原則。更離譜的是,在國會聽證調查中,帶領波音度過兩次空難危機的首席執行官卡爾霍恩,對生產過程的細節毫無了解,而管理層工資激勵機制中涉及安全隱患部分的權重只有百分之一點一,他也因為質檢問題引咎辭職。

財技毒禍如毒癮難纏

如今,波音管理層在連續的醜聞下已經形同「總辭」,管理層激勵機制中涉及安全問題的權重也有增加,剝離出去的供應商也重回波音,以便在內部加?對飛機零部件的質量管控。但是,且不說支?波音財務的737 MAX系列經過兩次打擊後能否東山再起,新機型的創新研發能否再度重現?波音歷經三十年的「華爾街金融文化」的毒害,宛如美國技術工人面臨毒品文化的侵襲一樣,要進行「脫毒」並不容易。唯一可以預期的是,波音作為美國民用航空和國防太空製造的「雙子塔」,是不能倒也倒不起的,政府不會放棄扶持,但在歐洲空客和中國航空業崛起的競爭大勢下,波音一枝獨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波音的重生狀?,也是美國製造業能否再度崛起的一個試金石。 ▇

——丁果

Aug 17, 2024

6 min read

0

3

0

Comments

Share Your ThoughtsBe the first to write a comment.

3190 21331 Gordon Way Richmond BC V6W1J9

Stay informed, join our newsletter

Thanks for subscribing!

bottom of page